2025年3月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内,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在两会期间,ESG(环境、社会、治理)议题备受瞩目,成为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他们围绕ESG政策、绿色金融、企业ESG实践等核心议题,纷纷建言献策,为中国ESG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以下是一些人大代表和委员关于ESG热点议题的精彩观点摘录:
全国人大代表黄世忠:
为提升我国ESG和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质量,防止“漂绿”和粉饰行为,他建议财政主管部门应加速制定并发布既与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ISSA 5000)相协调,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准则。通过构建完善的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和鉴证体系,确保ESG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信息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披露制度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吕忠梅:
她呼吁推动建立适用于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指引、标准和评价体系。当前,国内企业在ESG评价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信息披露的差异性影响了其客观性和可比性。她建议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证监会联合主导,制定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指引和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指标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何杰:
他强调要把握全球ESG发展的机遇,推进可持续金融实践。一方面,要丰富绿色金融的内涵,不仅支持“纯绿”经济活动,还要加大对非绿行业绿色转型的金融支持,制定转型金融标准,创新碳减排挂钩的金融产品,并完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应对全球ESG发展的挑战,推动经营主体进行可持续信息披露,将ESG纳入金融机构的风控体系和公司治理框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加大资本市场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陈伟鸿:
他认为ESG不仅是企业与国际对话的新语言,也是融合企业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重要工具。他呼吁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融与ESG的深度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霍颖励:
她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统一绿色金融标准;二是完善可持续信息披露机制;三是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四是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五是加快建立转型金融政策框架,从国家层面确立转型金融标准,为碳密集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政策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
他针对ESG提出了三方面建议:一是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牵头,制定由中国主导的供应链ESG审核标准体系;二是在新能源行业开展供应链ESG审核试点,并持续优化完善;三是推动中国供应链ESG审核标准体系国际化,提升国际认可度和话语权。
全国人大代表董才平:
他建议加快构建全产业链碳数据管理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包括建立国家级碳足迹管理平台、推动碳核算标准国际互认、鼓励企业发布符合国际规范的ESG报告,并由政府牵头提供专业政策解读,帮助企业融入碳交易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韩峰:
他建议加快完善ESG信息披露机制,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ESG评价体系,并推动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
她提出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动保险行业在ESG领域的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施懿宸:
他建议加快制定转型金融标准,以推动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舍得酒业技术研究院酒体设计师陈柏蓉:
她针对白酒产业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加快制定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ESG标准体系;二是加大对白酒产业ESG管理体系建设的辅导和帮助。
此外,多位代表和委员还强调,中国ESG发展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应推动ESG标准的对接和绿色投资。
近两年来,ESG已成为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市场的日益成熟,ESG信息披露将成为企业与投资者、社会公众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助力经济社会实现全面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