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 ESG “东升西降” 局面,企业应对策略全解析

 

2025年,全球ESG领域显现出“东方崛起,西方趋缓”的新态势,西方世界的多重挑战拖慢了ESG的进展步伐。

特朗普在2025年重返政坛后,其政策导向对ESG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就能源环保政策而言,特朗普作为知名的气候变化怀疑者,坚持气候变化乃“环保谎言”,力推“化石燃料最大化利用”。早在首次执政期间,他便废除了多项奥巴马时代的环境法规,包括放宽新车燃油效率及尾气排放标准,并剥夺了加州制定更严格排放标准的权利。此番回归,他再度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并可能推翻拜登政府制定的环保政策,包括新车排放标准,同时再次取消加州在车辆排放和能效方面的自治权。此举减轻了美国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油耗合规及减排压力,提振了内燃机业务,可能导致车企调整电动汽车生产计划,增加内燃机车型生产,进而影响到美国部分州2035年前禁售燃油车的规划。

经济层面,特朗普实施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关税策略。2月1日,他签发行政命令,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尽管随后暂缓了对前两者的关税计划)。他曾扬言要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对中国汽车更是提出200%乃至1000%的关税威胁。此举阻碍了全球供应链的绿色协同发展,鉴于全球产业链的高度融合,众多企业的绿色原材料及零部件依赖海外进口,高额关税增加了企业成本,不利于绿色产品的生产推广及全球绿色产业的交流合作。

在欧洲,为打击“漂绿”行为,欧盟实施了严格的ESG监管法规,但民众对环保法规的增多表达了不满。冯德莱恩提出,新任期内或放宽对气候议程的监管,以期在绿色目标与提升企业竞争力之间寻求平衡。经济层面,2022年的俄乌冲突引发了能源与通胀危机,全球主要央行纷纷加息以抑制通胀,这对ESG基金青睐的高增长科技企业构成了打击,绿色能源行业的表现也未及预期,导致ESG投资回报率低迷。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ESG股票基金净流出高达400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4月便撤资44亿美元。贝莱德、DWS(德意志银行旗下资产管理子公司)等减少了ESG标签新基金的发行。

东方视角:中国引领ESG加速前行。

政策层面,中国持续加码推动ESG发展。2024年2月,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结合强制与自愿披露方式,构建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框架,强化了碳排放相关披露要求,明确了ESG披露议题。同年5月1日起,《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正式实施,标志着A股首个统一、标准、实用的ESG披露标准的诞生。5月下旬,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的正式启动。按计划,至2027年,我国企业可持续披露基本准则及气候相关披露准则将相继出台;至2030年,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将基本建成。这些举措将促使企业更规范地进行ESG信息披露,提升市场透明度。

此外,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强调了中央企业在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责任与角色,为中央企业践行ESG理念提供了清晰指引。北京、上海等地也相继出台了促进ESG发展的相关政策,从地方层面推动ESG实践的深化。

“东升西降”趋势下,国内企业的战略抉择:

 

1.构建健全的ESG治理体系: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ESG管理架构,设立专门的ESG管理部门或岗位,明确职责划分。同时,制定长期的ESG战略规划,将ESG目标融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确保ESG工作的有序推进。

2.加强绿色技术创新

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内部研发中心等途径,攻克绿色技术难题。对于传统制造业,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及排放;对于能源企业,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例如,隆基绿能在光伏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3.强化社会责任

在社会层面,关注员工福利,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及职业发展机会,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如乡村振兴、教育扶贫等项目,回馈社会。阿里巴巴便是通过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销售,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同时开展多项公益活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4.推动供应链绿色协同

企业应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践行ESG理念。建立供应商ESG评估体系,对供应商的环境表现、社会责任履行等进行评估监督,推动整个供应链的绿色转型。小米便对供应商在环保材料使用、劳工权益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升了供应链的ESG水平。

在2025年“东升西降”的趋势下,ESG领域虽面临争议,但也孕育着无限机遇。企业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应对ESG挑战,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ZH_HK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