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国内ESG监管的发展阶段:究竟走到哪里了?

我国ESG(环境、社会与治理)的发展模式独具特色,呈现出一种由监管部门引领的“自上而下”的推进态势。在此背景下,政策因素在推动我国ESG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让我们一同回顾我国ESG政策的演进历程,深入了解国内ESG监管的现状。

追溯至2002年初,我国ESG政策的萌芽可归于上市公司治理信息的披露要求。当年1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了上市公司治理信息的披露范围,标志着我国ESG政策的起点。

自此之后,监管机构、交易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纷纷出台ESG相关政策与规则,持续推动我国ESG实践的深入发展。证监会作为资本市场的宏观监管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管,并推出了一系列ESG相关政策,为资本市场的ESG实践提供了规范和依据。

早在2012年,证监会就要求上市公司单独披露社会责任报告;2017年,更是鼓励企业主动披露社会责任及环境信息。2018年9月,证监会修订并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其中第八章专门强调了利益相关者、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要求上市公司将生态环保要求融入发展战略与公司治理过程,并在社区福利、救灾助困、公益事业等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近年来,证监会继续深化ESG监管,发布了一系列新的监管规则和指引。2022年4月,证监会修订并发布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将ESG信息列为与投资者沟通的重要内容之一。2023年8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对公司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2024年3月,证监会又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要求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交易所方面,起初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近年来,随着ESG理念的深入人心,交易所逐渐加强了对ESG信息的披露要求。2024年2月,上海、深圳和北京交易所在证监会统一部署下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对上市公司ESG报告信息披露做出了系统性规范。同年4月,三大交易所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并自2024年5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A股ESG信息披露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此外,环境监管部门也在积极推动ESG信息披露工作。2021年,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基本形成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目标。2022年,生态环境部制定了《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准则》,进一步细化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同年,生态环境部还联合多个部门印发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强调了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国资委作为央企的监管机构,也在积极推动央企ESG发展。2022年3月,国资委成立了社会责任局,并发布了《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同年7月,国资委启动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项目,并于2023年7月发布了项目成果,包括ESG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和参考模板,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编制ESG报告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同样高度重视ESG信息披露工作。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和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相继发布了一系列ESG相关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并将ESG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同时,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也发布了《绿色保险分类指引(2023年版)》,对绿色保险产品、保险资金绿色投资以及保险公司绿色运营做出了规范。

综上所述,随着ESG投资的快速增长,我国ESG监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和深化。越来越多的监管机构开始要求企业和金融机构提高ESG表现,并加强对ESG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的监管政策。虽然ESG监管的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相信在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相关政策将变得更加全面和明确,为ESG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ZH_HK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