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新春天:ESG带来的新兴机遇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和工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成为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制造业的质量,无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

二十大报告着重强调了“加速建设制造强国”和“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战略目标,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制造业发展的核心议题。

在证监会的统一指导下,上海、深圳和北京交易所于2024年2月8日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对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进行了系统性规范,并公开征求公众意见。这一举措标志着A股市场的ESG信息披露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预示着强制披露时代的到来。

根据《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均需披露ESG报告。对于满足强制披露条件的制造业企业而言,ESG已成为一项必须面对的挑战。

ESG报告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潜力,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责任投资,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企业的财务灵活性。

同时,ESG实践还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通过提升公司声誉,增加市场吸引力,企业不再仅仅将ESG视为一种社会责任,而是将其融入整体战略中。这种综合战略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适应变化,取得竞争优势。

在中国经济稳步复苏的背景下,制造业的绿色转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2023年12月21日,2024《财经》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指出,ESG通过“资本向善”推动“商业向善”,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最大化,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针对制造业的ESG实践,IMA管理会计师协会联合业界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布了《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生存之道——中国企业ESG实践调研问卷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制造业企业在实践ESG时,更加注重组织文化与员工工作环境。智能化/数字化、节能减排以及公平多元的组织文化是受访企业评分较高的ESG实践措施。

国信证券发布的《产业链ESG系列研究(一):制造业ESG评级情况与实践案例》指出,A股制造业ESG表现优秀的企业多为电力设备、汽车、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环境管理、社会责任和治理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共性。

在环境管理方面,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减少碳排放,控制生产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能耗和排放量的显著减少。在社会责任方面,制造业ESG领先企业从供应链、产品责任、投资者权益、员工权益和社会响应等方面塑造自身形象。在治理方面,企业设立多层次ESG治理架构,部分公司ESG治理架构独立于公司管理架构。

以海信集团为例,该集团通过数据管理监控大屏对黄岛信息产业园的生产、制造、运输等环节进行数字化管理,建设智慧产业园。同时,海信集团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扩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规模,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碳足迹。此外,海信集团在各个产业园都使用带有余热回收控制系统的空压机,每年可回收大量热量,节省电费。

在员工培训和发展方面,海信集团制定全面系统的培训和职业发展计划,与业内优秀资源商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促进交流学习和人才培养。在供应链考核和管理方面,海信集团注重供应商产品质量,坚决抵制行贿及严重违反商业道德的行为,建立健全供应商培训体系,共同实现产品质量最优化。

然而,《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生存之道——中国企业ESG实践调研问卷分析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对ESG概念的理解仍处于初级阶段,提升ESG知识和技能是当前中国本土ESG实践的关键。大部分企业认同ESG对财务工作的重要影响,但也指出实施ESG的主要难点包括缺乏ESG专业人才、缺乏上下游支持以及缺乏政策/经济支持。在制造业中,由于上下游供应链的影响较大,制造业企业在实施ESG措施时还面临上下游企业对于ESG实践的支持不足以及组织内部对于ESG意见不统一等挑战。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ZH_HK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