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中国市场ESG发展的难点究竟在哪里?

自2020年起,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在国内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投资决策中的重要考量。在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共同推动下,ESG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发展趋势之一。

据《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3》显示,2023年中国ESG政策与市场继续平稳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焦点,信息披露和产品增长为抓手,保险行业整体加速。我国ESG投资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总规模较2022年增长了34.4%,创历史新高。然而,尽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中国ESG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公众对ESG概念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尽管ESG概念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但大众对其的理解仍有限。这主要是由于ESG涉及的领域广泛,需要公众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背景。例如,互联网公司的“996”加班问题、未成年人玩游戏问题、美团骑手的工作安全保障问题等,虽然备受关注,但大部分人并不了解这些问题与ESG中的“社会”议题息息相关。此外,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关注ESG,但这些活动主要集中在商业领域,与公众的日常生活关联度不高,导致公众对ESG的感知度不强。

其次,企业在ESG方面的资源投入不足,特别是在董事会和组织层面。虽然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在ESG方面的投入较为显著,但仍有部分公司对ESG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从已公布的ESG报告来看,大部分公司只披露了ESG相关的管理政策,而执行方法和具体举措的披露较少,反映执行效果的数据更少。这反映出企业对ESG的重视和认知还停留在政策层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此外,ESG的信息披露不充分,数据质量有待提高。尽管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关注ESG问题并进行相关披露,但整体上披露的公司数量仍然较少,且披露的质量和深度参差不齐。一些公司可能只是进行了表面的披露,缺乏详细的数据和具体的实施计划,这使得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难以对公司的ESG表现进行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ESG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但整体而言,ESG政策和制度框架仍然不够完善。

最后,ESG在投资中的实际应用也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企业在运营中往往面临短期经济利益的诱惑,如何在短期经济利益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大挑战。另一方面,ESG实践需要企业、投资者、政府、社会公众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和合作,但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和沟通障碍。

以游戏行业的未成年保护为例,尽管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监管,但要想真正践行ESG理念,还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社会公众的监督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再到投资引领方向,每个方面都必不可少。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动ESG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实现更加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未来。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ZH_HK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