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绿色投资

中国积极引领“一带一路”ESG发展下的绿色投资,这一主题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引领的ESG发展下的绿色投资,不仅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紧密经济合作,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互联互通,还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舞台上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全球共同迈向可持续未来树立了典范。

ESG的基础性影响

环境(E)维度审视,绿色投资为沿线国家开启了一扇通向可持续发展的大门。

有力地促进了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广泛开发,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能源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改造实现了节能减排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强化,生态修复项目纷纷上马,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积极治理和恢复。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助于减少沿线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更在全球层面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贡献了关键力量。

社会(S)领域,绿色投资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无论是在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还是在相关产业链的拓展上,都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岗位

这不仅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绿色投资推动了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使更多人能够分享发展成果。

教育、医疗等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资金的投入得以加强,为提升沿线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治理(G)层面,中国的引领促使沿线国家不断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这意味着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更加注重透明度合规性,遵循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从而促进了可持续的商业实践。

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声誉,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路程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经历了以下重要的发展历程

2013年9月和10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旨在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2014年

中国设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2015年3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一带一路”的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等内容。
2017年5月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合作成果。
  2019年4月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各方在互联互通、务实合作等方面达成更多共识。

  截至2023年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涵盖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便利化人文交流等众多领域。
众多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如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等,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一带一路”的绿色投资七原则
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从战略、运营和创新三个层面制定了七条原则性倡议。这些倡议供参与“一带一路”投资的全球金融机构和企业自愿采纳和实施。

原则一、将可持续纳入公司治理

我们承诺将可持续性纳入公司战略和企业文化中来。机构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将紧密关注可持续性相关的风险和机遇,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
同时将派专业人员对相关风险和机遇进行识别、分析和管理,并密切关注本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经营活动中对气候环境社会方面的潜在影响。

原则二、充分了解ESG风险

我们将更好地了解本行业内以及东道国相关的社会文化环境标准、法律法规等。我们将把环境社会治理(ESG)因素纳入机构的决策过程,开展深度环境和社会尽职调查,必要时,在第三方机构的支持下制定风险防范和管理方案。

原则三、充分披露环境信息

我们将认真分析自身投资业务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污染物排放、水资源利用和森林退化等方面,并积极探索在投资决策中如何运用环境压力测试。

我们将根据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环境和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工作。

原则四、加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

我们将建立一套利益相关方信息共享机制,用来加强政府部门环保组织媒体当地社区民众民间社会组织等多个利益相关方的有效沟通。同时将建立冲突解决机制,及时、恰当地解决与社区、供应链和客户之间存在的纠纷。

原则五、充分运用绿色金融工具

我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运用绿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ABS)、排放权融资和绿色投资基金等绿色金融工具为绿色项目融资。我们还将积极探索绿色保险的运用。

例如通过灵活使用环境责任险,巨灾险以及绿色建筑保险等,有效规避在项目运营和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环境风险。

原则六、采用绿色供应链管理

我们将把ESG因素纳入供应链管理,并在自身投资、采购和运营活动中学习和应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水资源合理使用、供应商“白名单”、绩效指标、信息披露和数据共享等优秀国际实践经验。

原则七、通过多方合作进行能力建设

我们将建立专项资金并指派专业人员通过主动与多边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和智库开展合作,来努力提升自身在政策执行系统构建工具开发等原则所涉及领域的专业能力。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ZH_HK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