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一.国内企业需讲好ESG故事
记者:目前国际市场ESG的发展态势如何?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的ESG实践有哪些特色?
施涵:国际ESG的发展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在监管层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ESG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要求企业进行ESG信息披露和管理;在市场层面,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企业的ESG表现,并将其纳入投资决策,推动企业提高ESG管理水平;在企业层面,企业逐渐认识到ESG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开始主动改进ESG管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比如有一项针对全球500强企业的研究发现,在ESG方面表现优秀的企业,在股票市值和经营业绩上也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
相比海外,国内的ESG实践也具有特色,一方面是政策引导更加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在绿色发展、碳中和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为企业ESG实践提供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更注重实际效果,强调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取得实质性改进。可以说,中国企业在ESG方面做得多,说得少,或者说是还不善于用国际通用的ESG语汇来讲好中国企业的ESG故事。
目前,国内企业开始重视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ESG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设,以提高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例如,中国企业纷纷加入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倡议(GRI),并积极响应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最新ESG披露框架标准。
记者:ESG正逐渐成为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标尺,您怎么理解ESG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施涵:ESG和企业价值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优秀的ESG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等,从而提高企业价值。具体来说,良好的ESG表现可以带来以下几方面的价值提升:
一是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企业注重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良好治理,将有助于提高其品牌形象和声誉,吸引更多的顾客和投资者。
二是带来更好的市场表现和投资回报。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企业的ESG表现,将其纳入投资决策。因此,具有良好ESG表现的企业往往能获得更高的市场估值和投资回报。
三是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加强ESG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运营效率,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
四是拓展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ESG管理有助于企业发现并进入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例如绿色金融、循环经济等,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五是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凝聚力。关注员工福利和发展的企业能够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凝聚力,降低员工流失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产业园区ESG建设取得进展仍需继续完善
记者:产业园区在国内市场是比较特殊的载体,您怎么看待目前产业园区的ESG发展?未来产业园区的ESG建设还有哪些挑战?
施涵:近年来,国内产业园区的ESG发展政策支持明显加强,多个产业园区出台了ESG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园区企业提高ESG管理水平。随着园区企业ESG实践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披露ESG信息,提升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园区ESG建设与创新发展紧密相连,少数先锋产业园区以ESG为契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智能、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但国内产业园区的ESG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部分园区企业ESG意识还不强,缺乏对ESG价值的认识和实践动力,后期还需要加强园区管理人员和园区企业ESG培训和宣传,提高企业对ESG价值的认识和实践动力。
其次,园区企业ESG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后期园区企业可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ESG管理经验,同时加强与其他产业园区和企业的交流合作。
最后,园区ESG信息披露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有效衡量园区的整体ESG绩效。后期也需要完善园区ESG信息披露和评价体系,激励企业持续改进ESG绩效。
总体上,国内产业园区的ESG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需完善,特别是要通过加强培训、宣传、交流和合作,以及完善信息披露和评价体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记者:近年来,国内产业园区模式逐步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做好ESG对园区“出海”意味着什么?
施涵:“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内园区的国际化合作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出海园区的地域布局将更加多元化,产业合作更深入,合作模式会更创新。园区的“出海”带来多赢,一方面,园区可以借助出海机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出海”园区有助于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品牌国际化。
但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园区需要更高的ESG标准来争取市场份额,跨国产业合作本身涉及复杂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园区也要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ESG法规和标准,提高跨境合作的顺利度。
因此,做好ESG对国内产业园区“出海”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提升园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二是促进园区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可持续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三是助力园区跨国合作顺利展开,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持。
三.多管齐下完善ESG建设体系
记者:目前,国内市场的ESG相关标准和指标体系加快完善,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施涵:为更好推动国内市场的ESG建设,我认为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优化ESG法规和政策体系,包括完善国内的ESG法规和政策体系,为企业和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确保各项政策和法规能够有效实施。
二是加强ESG实践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和园区不仅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还要在绿色金融、循环经济等新兴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
三是促进ESG的国际合作,加强与全球各国各地区的ESG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四是发挥ESG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引导资本向具有高ESG绩效的企业和产业集中,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加强ESG信息披露,提高市场透明度。
五是完善ESG信息披露和评价体系,建立更全面、准确的ESG信息披露和评价体系,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ESG信息,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
随着ESG理念在国内的深入推广和实践,相信国内企业和产业园区将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取得丰硕成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