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施涵:中国ESG信息披露步入强制时代,违规企业执法力度加码

今年上半年,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旨在通过加强信息披露约束,完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随着ESG(环境、社会及治理)理念日益成为评估长期投资价值的关键,中国A股市场正逐步加强ESG报告披露要求,政策动向引发热议,是否预示ESG强制披露时代将临。

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非常驻资深研究员、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ESG中心学术顾问施涵博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欧盟与香港的经验表明,强制披露ESG信息是提升评级与投资的关键路径。他建议中国应密切关注欧盟政策动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供应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以下为《华夏时报》记者对施涵博士进行专访的部分精华内容记录:

ESG“强制披露”时代即将到来

华夏时报:《意见》强化信息披露机制,探索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同时三大交易所发布了《指引》对重点公司实施ESG强制披露。您认为A股ESG强制披露时代即将来临吗?

施涵:三大交易所《指引》明确了重要指数样本公司及跨境上市公司需于2026年前首次披露ESG报告,标志着中国ESG强制披露时代的序幕已拉开。ESG信息的可比较、可验证与及时披露是提升评级与投资的前提,当前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推动企业管理实践。未来,交易所或扩大强制披露范围,提升整体披露质量。

华夏时报:A股ESG披露现状如何?港交所在此方面有何经验教训可借鉴?

施涵:A股目前采用强制与自愿披露并存模式,约35%公司独立披露ESG报告。相比之下,港交所已进入全面强制披露阶段。A股可借鉴港交所的成功经验,如明确披露标准、加强监管与执法,同时需警惕过早全面强制可能带来的企业负担与信息质量不均等问题,逐步推进以确保实效。

A股市场可借鉴港交所在ESG信息披露上的经验:

  1. 渐进式实施:港交所自2012年起鼓励自愿披露,2016年起逐步推进至全面强制,为市场提供了适应期。
  2. 差异化要求:根据企业行业与规模,实施分级披露标准,确保要求既具挑战性又具可行性。
  3. 强化监管:建立严格监管体系,确保ESG信息真实、准确、完整,违规者将面临警告、罚款乃至退市等严厉处罚。
  4. 提升时效与质量:新版指引增加关键绩效指标,鼓励独立审验,提高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质量。
  5. 能力建设:通过ESG Academy等平台,持续培训上市公司,增强ESG信息披露能力,并提升市场整体的ESG意识。

A股市场在借鉴港交所ESG信息披露经验时,应警惕以下要点:

  1. 强化强制披露:避免自愿披露导致的进展迟缓,适当提升强制披露比例,确保信息全面一致。
  2. 保障信息质量透明:严格负面信息披露要求,提升透明度,避免片面正面宣传。
  3. 结合本土实际:在制定政策时,需融合国际标准与中国国情,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4. 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采取严厉处罚,确保政策有效执行,维护市场秩序。
  5. 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对ESG的认知,通过教育活动增强市场参与度。

综上所述,A股市场应综合考量港交所的经验与教训,制定并实施符合自身特点的ESG信息披露政策。

应明确ESG“漂绿”的法律责任

华夏时报:金融机构如何引导资金从高碳向低碳转型?

施涵:金融机构通过《意见》中的多项措施,如建立碳核算体系、优化绿色金融标准、强化信息披露、推进碳交易市场及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引导资金向低碳转型。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资金引导低碳发展的有效机制。

华夏时报:ESG报告存在“假大空”与“漂绿”现象,原因及解决方案?

施涵:部分ESG报告内容空洞及“漂绿”现象,源于评级标准不统一、信息披露规范缺失、监管不足。需完善ESG评级与披露标准,加强监管与惩罚,提高透明度及第三方审核,同时增强投资者与公众意识,以改善报告质量,减少不实披露。

华夏时报:如何看待中国特色ESG体系与国际差异?

施涵:中国特色ESG体系反映国情与需求,为全球提供借鉴。面对中外ESG体系差异,应坚持中国特色,同时加强与国际标准的衔接,提升中国企业国际认可度,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推动中国特色ESG体系发展的核心举措包括:

  1. 促进中外ESG标准融合,通过合作对话缩小差异,构建全球兼容ESG框架。
  2. 扶持国内ESG评级机构,强化其专业能力与国际影响力,为中国企业提供优质ESG评价服务。
  3. 引导企业主动融入中国特色ESG理念,通过政策与市场激励,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传播中国企业ESG特色实践,采用国际认可的沟通方式,展现中国ESG实践的独特价值。

随着体系完善与国际认可度的提升,中国将贡献更多智慧与方案,推动构建全球公正、绿色低碳、普惠的ESG治理体系。

中国发展ESG应更加关注欧盟动向

华夏时报:随着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的出台,该指令对全球尤其是中国供应链企业将产生深远影响。

施涵分析指出,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的出台,势必对相关企业,尤其是涉及中国的供应链企业,产生一系列深远且重大的影响。为了更全面地理解CSDDD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1. 强化供应链ESG责任:要求企业全面审视并降低供应链上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促进企业对ESG责任的觉醒。
  2. 增加合规成本:促使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建立ESG尽职调查体系,但同时也是转型升级的契机,提升品牌形象,吸引国际投资。
  3. 可能成为贸易壁垒:非欧盟企业进入欧盟市场面临更严格ESG标准,但这也激励中国企业提升ESG水平,加强绿色创新。

中国供应链企业应积极应对:

  • • 建立ESG管理体系,融入战略规划。
  • • 提升ESG信息透明度,增强公信力。
  • • 加强供应链ESG考察,共建绿色供应链。
  • • 拥抱国际合作,学习先进经验。
  • • 定期发布ESG报告,赢得信任。

政府应出台政策支持,投资者需纳入ESG因素考量,共同推动全球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中欧在ESG领域的合作虽受国际形势影响,但合作与对标趋势有望加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ZH_CH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