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火上浇油”?欧盟的“神操作”

2025年2月10日,欧盟正式采纳了《第2025/261号执行规定》,决定对中国产生物柴油施加最终反倾销关税。
此举不仅加剧了中欧贸易关系的紧张态势,还可能深刻影响欧盟内部的能源价格结构、运输费用及整体物价稳定。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该规定似乎并未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任何实际利益,反而可能加剧已经存在的通胀压力。

欧盟反倾销税措施:根源与后果探究

规定核心内容概述:
遵循《第2025/261号执行规定》,欧盟将对源自中国的生物柴油课以最高35.6%的反倾销税,具体税率分配如下:
EcoCeres集团(例如张家港ECO生化):10.0%;
Jiaao集团(例如浙江东江能源):35.6%;
Zhuoyue集团(例如龙岩卓越新能源):23.4%;
其他合作企业:21.7%;
所有其余中国出口商:35.6%。

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定对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网开一面,即符合ASTM7566-22标准的航空燃料不受影响,但主要用于交通和供暖的生物柴油则将遭受重创。

规定的出台背景:
欧盟此次征收反倾销税,是基于对中国生物柴油存在“倾销”行为的指控。欧盟声称,中国生物柴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涌入欧洲市场,对本土生物柴油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
然而,此举背后或许隐藏着欧盟保护本土能源产业的深层动机,特别是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生物柴油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关键一环,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对中国的影响剖析:

对于中国生物柴油制造商而言,这一规定无疑构成了沉重打击。作为全球生物柴油出口大国之一,中国将失去欧盟这一重要市场。反倾销税的实施将大幅提升中国生物柴油的出口成本,削弱其市场竞争力。
短期内,中国企业或将面临市场份额缩减、利润下滑的严峻挑战。

生物柴油价格上涨:运输成本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连锁效应

反倾销税将导致生物柴油进口成本飙升。以B7柴油为例,若生物柴油成本上升10%,混合柴油零售价或将上涨0.7%-1.5%。鉴于中国占欧盟生物柴油进口的15%-20%,这一涨幅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柴油是欧洲公路运输的核心燃料,占运输成本的30%-40%。燃料价格每上涨1%,物流成本或将增加约0.3%。这一涨价将通过以下途径传递至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1)物流成本攀升运输公司为弥补燃料成本增加,可能提高运费;
(2)商品价格上扬依赖运输的食品、零售商品等价格将随之上涨。
(3)CPI攀升根据德国央行数据,运输成本对CPI的敏感度约为0.2。这意味着,若生物柴油价格整体上涨10%,欧盟CPI预计将上升0.1%-0.3%。

供暖成本增加:
在北欧国家,生物柴油还被用作家庭供暖。瑞典、芬兰等依赖生物柴油混合供暖油的国家,取暖成本可能上涨2%-5%。由于家庭能源支出在CPI中占比较大(瑞典约为6%),这一涨价将直接推高通胀水平。

该规定的其他潜在影响:

(1)绿色转型压力增大:
欧盟要求2030年交通领域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29%,若生物柴油供应受限,可能迫使成员国加速发展氢能、推进电动化,但短期内成本更高。这意味着,欧盟可能需要在短期内增加资金投入,以支持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这无疑将加大财政负担。
(2)贸易转移风险:
欧盟可能转向印尼、阿根廷等国的生物柴油,但这些国家同样面临反倾销调查(如印尼棕榈油基生物柴油),长期供应稳定性存疑。此外,这些国家的生物柴油生产也存在环境和社会问题,可能引发新的争议和关注。
(3)企业战略调整:
中国生产商可能转向生产免税的SAF(需技术革新),或开拓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这一调整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还可能面临技术障碍和市场不确定性。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并未看到这一规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任何实际益处。相反,它可能推升燃料价格、增加运输成本,进而引发CPI上涨。
在全球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欧盟似乎并未专注于提升民众生活品质的措施,而是陷入了技术官僚的“纸上空谈”。

期望欧盟能够重新审视这一规定,更加关注自身发展,而非通过贸易壁垒保护本土产业。毕竟,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而非以牺牲普通民众的利益为代价。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ZH_CH
滚动至顶部